Elliの布告欄
.._〆 瘋鐵道的鐵女+愛旅行的旅女=喜歡「鐵」道「旅」行的歐巴桑。
.._〆 期望自己像日本俳師旅人松尾芭蕉,能遊遍各地還寫出豐富動人的旅文。
.._〆 上班族不是忙於工作就是忙於旅行計畫,要不就在旅途中,所以產出非常慢。

回到新馬路這一帶當然不能錯漏盧家大屋,之所以會延後一天就是怕會像在鄭家大屋一樣停留太多時間導致後面的行程整個大delay。以前的大戶人家的建築,其築工雕工都特別細膩,如果只是走馬看花晃過而已真的太可惜。在澳門文物的官網所載的資料為「大堂巷七號住宅(盧家大屋)」,若想照地址找的話是有點困難,因為標示的方式跟台灣不一樣。

盧家大屋為澳門著名商人盧華紹(盧九)家族的舊居,據屋內左次間天井檐口的題詩年份顯示,該大屋約建於清光緒15年(1889年)。盧華紹小名為盧耇(音同狗)故亦稱盧九,廣東省新會人,約於清咸豐6年 (1857年) 移居澳門。據族譜記載其「少年怙恃,生計殊窘;弱冠後,始至澳門,業錢銀找換;稍有蓄積,設寶行錢號;既而以善營商業,雄財一方」。 澳門有一條盧九街即為紀念盧華紹而命名。

盧家大屋為一中式青磚建築,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的典型之作。大屋為三開間三進、上下兩層格局,建築內設有天井便於通風採光。全幢中軸線上空間通透,僅似屏風隔斷。屋宇裝飾考究且精細,有嶺南常見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貝殼片窗,還有西式假天花板、百葉窗、滿洲窗、鑄鐵欄杆等中西合併等多種特色,反應澳門特有的民居建築風貌。

文章標籤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423-01紅街市01

澳門的「街市」,等同於台灣的「市場」。首圖就是澳門已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紅街市。紅街市大樓位於罅(音同下)些喇提督大馬路與高士德大馬路交界口,又稱「提督街市」,落成於1936年,為一售賣菜蔬副食的公眾市場。大樓為兩層建築物,以紅磚砌成。平面為兩軸對稱佈局,中間是鐘樓,四個角落各有角樓,為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

20110423-02往林則徐紀念館途中01罅些喇提督大馬路邊的商家

這一帶並不是遊覽景點,不過附近的三盞燈區倒是一處不賴的購物區,只是因為都忙著尋找澳門的歷史遺跡,所以澳門很多購物精華區連去都沒去。在早上八點多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人煙稀少,這一帶鐵工廠居多,因為附近有一個碼頭。搭公車抵達紅街市的前幾站就可以感覺到空氣中夾雜著魚腥味及機油、焊鋼鐵的鏽味,即使是在密閉的巴士裡都還阻隔不了那濃厚的味道。

20110423-01紅街市02

文章標籤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門半島的歷史遺跡之旅一早從望德堂區開始逛,然後到風順堂區,再往花王堂區逛去。這樣徒步走著實說還真挺累人的,特別是在澳門半島這塊充滿著「彎蜒山丘」的地方。後來根據實際走的時間檢視行前訂定的路線,一天內要把所有排進去的景點都逛完(僅是澳門半島而已),除非備有車載著跑,否則要靠雙腳走完還真的是mission impossible,誰教大家都說澳門小小的而且景點都差不多在那一帶,所以一下子就逛完了(我想肯定只是在風順堂區跟花王堂區)。

大三巴街

離開了大三巴牌坊,緊接著趁著天還沒暗下來趕緊前往下一個景點-聖安多尼教堂。其實苦行僧式旅行樂趣挺多的,雖然會花上很多時間在走路這回事上,不過可以看到的風景也是比一般搭車遊車河的還要多得更多。延著大三巴街走到底可以接到花王堂街然後找抵達花王堂前地就到了聖安多尼教堂,澳門的街道巷弄裡真的有很多令人驚豔的風景,雖然有時常常會走到想哭,沒事把自己搞得休假比工作還要虛累累。

文章標籤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仁慈堂大樓

之前談過議事亭前地周圍一帶有不少已被評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這棟仁慈堂大樓即是其中一處。

仁慈堂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所創立,因推行慈善救濟事業而得名。建立後的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立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8世紀中葉,至1905年加建了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2層拱廊(券廊,即現今的正立面部分)才形成現今的樣貌,引起世人的注意。

建築物正立面的上層為外廊,下層為寬2m的公共通道。立面牆身是建在10個方形的花崗石柱基上,柱基間以磚拱相連,且於柱基上均設有一對壁柱作裝飾,以拱柱式建築手法在立面上重覆使用,使大樓立面具有一種鏤空的效果。建築物寬22m,女兒牆高12.5m,共分為三部分,中間稍凸,其頂上之三角形山花高達16m。立面上下兩層各開有7個拱券,以中間3個較大,而拱券兩側之壁柱在形式及柱式上均有所不同:上層中央3個拱係由4對Ionic圓柱所組成,兩側2個拱則是3對Ionic方柱;下層中央3個拱為方柱(上)+Corinthian圓柱(下)之疊柱式,兩側2個拱則是3對Corinthian圓柱。

文章標籤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鄭大家屋後,緊接著來到位於風順堂街的聖佬楞佐教堂。(因為教堂內禁止拍照,所以所有的教堂都只能拍外觀,入內就要把相機收起來)

聖佬楞佐教堂

聖老楞佐教堂又稱風順堂,是耶穌會會士於16世紀中葉建造的,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確實的建造時間則各說紛云。文德泉神父認為教堂創建於1558 至1560年間,由耶穌會士建在葡人定居點的小山上,最初是一座木製的小教堂;學術界通常的看法是教堂建於1569年以前,第一次在1618年重修;方豪神父在「中西交通史」中指出︰「此堂創建之確實年代,雖不可知,惟萬曆46年 (1618年) 第一次重修則有現存之聖母七苦祭台下之石刻可稽。是其興建必先於此年也。」 1618年重修之後的教堂巍峨壯麗,美輪美奐。目前的規模形成於1846年,並由本澳建築師多馬斯‧亞奎諾設計重新修建。1954年,高德華神父 (Costa Vaz) 再次籌措資金裝修教堂內部。最近一次的教堂維修為2002年4月30日,由政府出資。

在南灣海灘尚未開發之前,聖佬楞佐教堂的建築主體矗立海邊,葡籍水手的家人常聚集在聖堂前的石梯間等候出海的人平安歸來,所以華人便稱此為「風順堂」。教堂所在的地區以前是高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顯得華麗。

文章標籤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