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浜松市(濱松市)-天氣雨-

隔著一片大海,偶然在網路上相遇,有緣相見而能相談甚歡、一樣喜愛旅行,這樣的機率是幾分之幾?很感謝這位在網路上認識的朋友全程陪伴,連回國日的這一天還起了個大早趕到Elli投宿的旅館大廳等著,為的就是能把回國前的早上充份利用完盡。

為了不讓朋友等太久,便以最快的速度梳洗完畢整理行李,然後check out。看看時間,什麼?才清晨六點半!這創下了個人旅遊史上最早check out的紀錄。走出旅館發現地上濕濕的,朋友說大約清晨五點左右就下起大雨來。日本氣象報告還真神準,出發前就先在「Yahoo!Japan」查了一下靜岡的一週天氣,當時天氣預測回國當日是下雨天,果然一早就發現外邊地面一片濕。

朋友買了便利商店的御飯團作為早餐,這一天濱松市正好舉行濱松祭活動-「浜松祭り 凧揚げ合戦」(所以浜松祭又稱作「風箏祭 <凧祭り>」),所以把行李暫寄放在旅館裡,再找地方把早餐給解決。正當商量該到何處去解決我們的早餐時,天空又降雨了。先往浜松駅去吧!反正那邊有地下廣場可以坐著吃東西,總比在路邊淋雨強多了。

上圖為朋友擔心Elli受寒所以把身上的外套出借,剛睡醒的一頭亂髮、一臉浮腫。

往車站途中,不經意看到前一晚浜松祭的御殿屋台巡行中,未能看成的御殿屋台(ごてんやたい),速速趁機拍下,雖然早過了那個鬧熱滾滾的時機。即使不如晚上熱鬧,但聊勝於無囉!

雨越下越大,本來想說浜松駅的地下廣場裡有座漂亮噴水池可以坐在那邊解決早餐順便聊天,沒想到噴水池處是個天井,噴水池旁的石椅全都被雨水淋濕,不得已只好坐在階梯上吃,因為只有階梯處才淋不到雨。由於地下廣場有天井的關係,所以吹來的風更強更冷,最後決定還是回到地面層找找看有沒有室內的座位,這樣比較方便聊天,也比較不冷。

上圖是浜松駅前的花圃及噴水池,主要是為了9月19日~11月23日舉辦的2009浜松世界博覽會而設置。當時心想屆時肯定因為口袋不夠深所以無法在半年內再跑一趟日本,所以還是拍攝這片為了宣傳而設置的花圃,多少能夠安慰內心的遺憾。

上圖這棟暗橘色建築物是濱松市的知名藝術中心。每每看見有特殊外型的建築物就免不了拿起相機按下快門,這是職業病的可怕。不過就算不是職業病,當藝術欣賞也很不賴,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酷炫的建築物的背景是灰色天空,連老天爺都知道Elli玩到不想回國面對工作。

在旅館以及車站取得有關風箏祭的資料,原來濱松市的5月3~5日連三天是風箏祭,而舉辦風箏合戰的會場在「中田島砂丘」。事先問過旅館櫃台人員才得知,早上9:00~10:30是小孩場的風箏合戰,10:30後才是大人場。旅館櫃台人員還告知大人場的風箏合戰比較刺激好看,所以我們決定看大人場的。不過問題來了,離10:30還有兩個多鐘頭,此刻雨又下得滂沱,宣傳單也沒註明雨天到底決不決行。朋友突然想到Elli曾在MSN中提及想去浜松樂器博物館參觀,樂器博物館的開館時間是9:30,所以先在車站附近等雨勢變小,然後再走過去。

浜松楽器博物館(濱松樂器博物館,¥400/大人)

過了這條馬路,前面這棟建築物就是浜松樂器博物館了,從車站徒步約10分鐘。

入館後,往二樓的階梯旁陳列著吹奏世界各國當地樂器的娃娃,並以玻璃盒罩住保護。旁邊還有家精品店,賣的全都是音樂週邊產品,學過鋼琴跟長笛的Elli實在敵不過這些小物的誘惑,還好上頭標示的價錢嚇阻力十足,才得以免除淪落到敗家的地步。

購票後進入展覽空間,首先參觀的是主題區(テーマ):

↑早期的電子琴

↑簧風琴

↑已有100年歷史的和風管風琴

↑和風管風琴

另外還有一區陳列各式各樣的口琴(ハーモニカ)。因為是陳列在櫥窗內,所以拍照時玻璃反光得嚴重,加上沒有偏光鏡的幫忙,最後只能放棄。還好個人對口琴沒有特別的偏好。

接下來前往體驗室,體驗室裡擺著許多樂器讓前來參觀的各大小朋友體驗彈奏樂器的樂趣。一近門首先看見一架鋼琴,都幾百年沒彈奏過手指早就變僵硬,所以pass;接著看到座型木琴,一時技癢敲了一首曲子,雖然還是有出錯的地方。一直找不到C大調的位置,只好利用「聽音辨位」,還好Elli的聽力夠強。經過打擊樂器區,就玩一下非洲鼓,看到鐘鈴又忍不住大秀一場現場的指定曲-「莫扎特的小星星」,下圖便是Ellli玩鐘鈴的「英姿」。

Elli果然藝高(真敢講)人膽大,剛開始的確會手忙,不過只要練習個一兩回就立刻上手,不知不覺吸引到一旁玩耍的小朋友跑欣賞。忙亂中把鐘鈴的位置給放錯,不過Elli就是有辦法將它們歸回原位。因為個人的辨音能力算是不錯,只要拿起來搖一搖,馬上就知道它們應該擺在哪個位置。

接下來往日本初期生產的樂器區:

咦?就這麼一張?沒錯!圖片就只有這麼一張。日本製的有名西洋樂器就屬鋼琴,最為眾人熟知道的山葉、河合鋼琴就是產於日本。上圖這些鋼琴都是產於日本,琴架外裝便可看出其年代真的久遠。不過陳列的鋼琴皆屬古董級,所以參觀時千萬不能觸摸。

逛完日本初期國產洋樂器區,再來就是介紹亞洲地區的各國樂器。展示範圍實在太廣,每個被展示出的樂器前面都置有一座播放器,只要按下按鍵就會出現自己眼前的這款樂器在演奏時所發出的聲響。或許自己無法接受某些地區樂器的音頻,所以聽了之後有強烈的不適感。朋友聽的音樂類型就比較特殊,但偏偏Elli就是無法接受那些聽了會無端端感到窒息的音樂,雖說音樂無罪。

↑來自韓國的太極鼓

↑峇里島的傳統樂器甘美朗(ガムラン,Gamelan)

↑泰國北邊寺廟長用的大型太鼓(クローン・エー)

↑澳洲原住民的傳統樂器(ディジェリドゥー),朋友說他吹過所以知道怎麼吹,果然是個很另類的人。

接下來往地下室去。地下室部分展有歐洲、非洲、美國等地的樂器,還有一區專門展示鍵盤樂器。首先先看鍵盤樂器類,這是個人最感興趣的一區。

館內人員表演單弦式的鋼琴,琴聲悠揚、清脆。

↑琴弦外露式的鋼琴(像豎琴與鋼琴的合體)

↑其他各式歐洲古典鋼琴

上圖為1842年英國改造的第一架直立式鋼琴(アップライト ピアノ,upright piano)。戴上前方的耳機按下紅鍵,就可聽到這架鋼琴的琴聲了。

↑四角型的平台鋼琴

↑玻璃音樂杯(ミュージカル グラス,Musical Glasses)

↑歐洲式橫笛演變史,除了長笛還有短笛

參觀完畢後,上樓一瞧雨勢仍嫌稍大。好不容易等到雨勢變小,就走去車站附近向詢問處查詢風箏合戰的舉行情況,還好雨天決行(雖然下雨但仍決定照常舉行),所以仍可前往會場觀賞各個團隊放大風箏的壯觀景象。

凧揚げ合戦(たこあげかっせん,風箏合戰)

交通: 浜松駅→接駁專車(往復,¥500)→中田島風紋広場會場(遠洲灘海濱公園)

天公真的超級不作美,車才剛抵達中田島風紋廣場雨勢突然轉大。下車的地點離風箏合戰會場還有一大段距離,為了一睹風箏合戰壯姿,沒想到早已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

浜松祭又稱為「風箏祭」,是每年5月3~5日為期三天的重要活動,至今已有近440多年的歷史。其與端午節日有關(日本也有過端午,只是過的是國曆,且習慣與台灣大不同),並有祝福長男(第一個孩子)誕生的含意。白天時舉辦風箏大戰,晚上則是御殿屋台巡行,可惜前一個晚上雖然遇見了御殿屋台巡行的隊伍,無緣一睹御殿屋台的風采。扼腕。

據史書「浜松城記」記載,風箏祭的起源是在室町時代永祿年間(1555年~1569年),當時為了祝福引間城(現在的浜松城)城主飯尾豐前守長子義廣的誕生,入野村的村民佐橋甚五郎便以義廣的名字寫在大風箏上並且放上天空,所以現在才有「風箏合戰」這個活動。不過這個說法後來被推翻,有人說「浜松風箏祭」實際是在大正時期才開始,真實源由依然眾說紛云。

現今濱松市有關端午節放風箏的最古老資料則是居住於有玉下村(現在的濱松市東區有玉台)國學者高林方朗的日記,其記載寬政元年(1789年)4月購入第一個風箏。到江戶時代中期後,在端午節裡放風箏習俗不再是只有浜松一處,而是全國各地皆有相同的習俗。

風箏合祭是由町自治會以「組」成為團隊,各個町都有自己的町紋,並將其作為風箏的圖案,在祭典這三天裡舉行放風箏比賽。天空飄揚著好多風箏,這時候大家最擔心的應該是繩子打結而讓自己的風箏掉下來吧?!此刻的風還滿強呢!

實在是太興奮了,商請朋友幫忙Elli跟風箏一起拍合照留念。(好灰暗的天空啊!)

看上圖這一隊上衣背後的標誌就知道這隊是「龍組」,他們的風箏上寫著隊名還有町紋,風箏仍敵不過雨水,已被淋濕到破損。不過他們的隊伍仍是拿著大旗吹著號,超有精神的!雨漸漸變小,跟朋友一起繞場一周四處晃晃,看看會場上哪裡還有其他有趣的事情。

 

這不是剛剛才與自己擦身而過的「龍組」嗎?他們在這裡面對看台吶喊,還將三個人扛在肩上,這是為什麼呢?朋友不知道,Elli則瞎猜應該是向看台的人群們要求「応援」吧?!

接著往觀眾席走去。

還有其他組正奮力拉線放風箏,這些人邊繞圈圈邊將繩慢慢放長,組長在最前頭拉,還有一位負責敲鼓指揮跑步的節奏。這種情景就像在台灣端午節划龍舟時,有人在龍頭處打鼓指揮划船步調有異曲同工之妙,搞不好自己的聯想是正確也說不定。

終於吃到想吃的香蕉巧克力,雖然是草莓才有的粉紅色,可是粉紅巧克力並沒有草莓味。

雨時大時小、時落時停,但仍澆不熄大家參與祭典的熱情。自己則是像鄉巴佬進城一樣,好奇多、也愛湊熱鬧。

連狗狗都靚裝出場,全場最風雲最殺底片者非牠莫屬啦!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一晃眼已是出發前往機場的時刻。搭上前往名古屋的新幹線,車窗外雨水直流下,確實很捨不得回家。

因為前一晚聊太晚所以沒有記下任何我們的交談紀錄,最末在飛機上拍下部分交談紙條,一併順手完成最後的旅行手札。

arrow
arrow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