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大屋

接下來的景點是鄭家大屋。

位於亞婆井前地龍頭左巷的鄭家大屋也是澳門的必遊古蹟之一。鄭家大屋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實業家暨慈善家鄭觀應的故居,他在這裡完成的著作「盛世危言」曾影響了清光緒皇帝、國父孫中山先生及毛澤東等人。鄭家大屋是由鄭觀應的父親鄭文瑞於1869年所籌建,建築為一院落式大宅,是澳門唯一的「榮祿大夫第」,建築依序為大門→輔助房區→門樓→門樓後兩座嶺南傳統院落式建築組成的房區。房區之間有寬長的通道與內院相連,門樓則將主次建築物隔開。主房區南面原有一花園及若干建築物,後來出售改建為民宅。大屋雖主要係以中國嶺南式建築為主來建構,但卻有別於一般中式民居的建築形式。特別是將抬樑式的主廳置於二樓位置的作法更是罕見。另外,室內天花板泥作圖案、門楣窗楣的樣式,以及外牆抹灰等建築細節也顯現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以上資料係參考澳門歷史城區有關鄭家大屋的說明)。

查了一下有關嶺南建築的特色資料才發現,目前大陸廣東地區保存完整的嶺南式建築的建築物已不多,所以對中國式建築有興趣的人可以來鄭家大屋走一趟。

嶺南建築的特點,通常表現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築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嶺南建築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們從封閉的室內環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嶺南建築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

門樓院落

上了階梯後就是大門,跟我們平常所見的閩南式建築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大門邁入的就已經是前院了。鄭家大屋的大門是二層式建築,所以這一區是門樓院落。

上圖&上上圖:月門

中國式建築及庭院都會有一個類似圖畫的景。從一個院落到另一個院落間的隔牆會開有一道穿門或窗,形式就好比是一幅畫的畫框,所以所到之處都會有一個美麗的圖畫呈現在眼前,而且是隨四季變換。這個門稱「月門」,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已被拆清,在修復時首先根據中式建築形制對其存在進行推斷,繼而在兩側磚砌牆體內殘留的痕跡的到證實,最後按照荒廢在旁的部分殘存石構件來進行重構。

轎道

這條位於「月門」後面的通道稱為「轎道」,因當年鄭家父子都有官職,所以榮祿第是宅第的入口。訪客前來拜訪主人時都在這條通道下轎,然後步行入榮祿第。此時轎夫及隨從都在外面等候,所以這條通道就稱為「轎道」。

鄭家宅第入口-榮祿第

榮祿第內的穿堂

榮祿第之後是一院落(鄭家大屋前院),現在地坪都是水泥舖面。走出榮祿第後左排是鄭家大屋的建築主體,右側是新修復的圍牆。院落正中設有石板凳,是當年供鄭家族人休憩時用。據說以前這邊種植的大樹都已不存在,目前能見到的桑樹都是後來再種的。

院內的井

瓦片通花圍牆

這片瓦片通花圍牆的存在與倒塌是根據50年代曾居於此的住客回憶所確認的。在推敲圍牆形式時除了靠住客當時童年記憶所拼湊而得的線索,再根據圍牆左端的局部牆體上所殘留的瓦片推砌痕跡,並參考大屋其他圍牆的造法,才慢慢確定現在重建後的樣式。

大屋主建築

大屋主建築前面的石板凳就是當年供鄭家族人休憩用的,依此推測當年這院落應該種很多大樹,否則在這裡休憩豈不被大太陽曬到變人乾。這時的天氣又悶又熱,但為了拍整區只好忍耐囉!

主房區主要包括2座傳統廣東式住宅,分別為「餘慶堂」及「積善堂」。此二堂皆為兩進三間的建築,其中「餘慶堂」是鄭氏家族主屋,入口是傳統的廣東式凹門斗做法,即「檐下牆壁有彩繪;門口設有『三件頭』門組(即吊腳門、趟攏門及板門)」。

天井


宅第內部為方便通風採光,所以設置了天井。天井最上方的鐵架應該是後來架設的。二樓女兒牆部分都是木頭雕花,很美。

梯間

餘慶堂大廳

餘慶堂只有前後廳,兩廳之間設天井便於通風採光。後廳不設門窗,直接向天井敞開。這個地點是餘慶堂的前廳,是主要的生活空間,設有活動門窗可因應功能需求而開閉。這些門扇及掛落當年曾作貼金鉑裝飾,所以當年鄭家的財富是很豐裕的。

餘慶堂大廳掛著「餘慶」牌匾。「餘慶」是鄭觀應之父鄭文瑞的堂號,懸掛這個牌匾說明這是鄭家的主屋。

餘慶堂大廳

大廳係採用抬樑式木架與兩側承重山牆的混合結構,因此空間寬敞。樓版為滿鋪木樑結構,面鋪2層廣東大階磚。餘慶堂的主廳開設寬大的落地窗,昔日可觀覽內港風光。

大樑與山牆交接處的彩繪

餘慶堂旁的廊道上的窗邊皆設一排這樣的休憩區,木架上都設有一只鳥籠(當然現在沒有鳥兒)。廣東人嗜好養鳥溜鳥,特別是大戶人家。鄭家族人也是如此,坐在這木造坐椅上飲茶、下棋、吟詩作對子,把鳥兒掛在柱與窗間的木架上。

房區間的通道

房區間設有一長通道與內院相連接,建築壁體外露的柱以竹子作為象徵,這樣的語彙在中國建築中很多見,代表一家之主對後代子孫的期望。以「竹」為建築語彙多見於鄭家大屋。

積善堂

積善堂為鄭觀應的胞弟所建,其二樓大廳面積比餘慶堂大廳小,兩側為房間。據說鄭家有後人一直居住於此,負責大屋收租及管理事務,但是參觀當時並沒看到有被使用的跡象。

積善堂梯間

後門樓

後門樓據說是由鄭觀應所建,昔日規模應該更寬大,其範圍包括現已建成新大樓的後花園地段。這個門禁止進入,所以無法看到當年的樣貌。

參觀完了鄭家大屋,往下一個景點-聖佬愣佐教堂出發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澳門 鄭家大屋
    全站熱搜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