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旅行特地參考知名作家張維中老師的「日本一日遠方」及旅遊作家肉拉的「日本。鐵道旅行途中」,一來停留時間短看旅行書比較省事,二來免去「食」的煩腦。像我這種貪心的旅人,只要看到各地方觀光官網介紹就什麼地方都想去,再查下去會沒完沒了。

青森車站附近一帶有不少好去處,可惜停留在青森僅短短2天半,所以要逛到重點地區勢必得在抵達青森的當天下午解決。另外青森縣裡有2隻奈良美智的狗狗,一隻是青森縣立美術館「青森犬」,另一隻是弘前市吉野町綠地公園「A to Z Memorial Dog」(因為奈良美智是青森人)。既然堅持2隻狗狗都要一起搜集,那麼,青森縣立美術館就只能排在善知鳥神社之後,算算時間,只有下午2時05分的班車最合適。 

DSCN0221.JPG青森駅

前往青森縣立美術館只要一班巴士即可到達,交通上可說非常便利,雖然班車間距約一小時才一班。乘車巴士站就在青森車站外的(上圖巴士與車站間一排即是),車程約20分鐘。

DSCN0227.JPG青森縣立美術館

下車地點就剛好在青森縣立美術館圍牆外,造訪日適逢假日,所以只要跟著一群人走就不必擔心找不到出入口。

青森縣立美術館為地上2層地下2層建築,由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於2005年時設計。空間規劃設有策劃展示室、常設展示室、劇場、創作體驗工作室、社區畫廊及賣場,建築外觀以「在遺跡發掘現場似的巨大塹壕」為設計理念(因為三內丸遺蹟就在美術館附近),利用土牆及白牆營造建築物各空間,完全與鄰近的三內丸遺蹟相輝映且融為一體。

矗立在一大片草坪上的青森縣立美術館本身就是藝術品,站在遠處觀賞也令人心曠神怡。有著簡單的白色外牆建築物,即使在白雪靄靄的冬季裡肯定也存在著另一種風情,雖然我未曾在冬季裡造訪。

DSCN0231.JPG

DSCN0233.JPG

青森美術館外牆上所看見三角形加中間一豎槓(上圖及上上圖所示)是美術館的標誌,由藝術家菊地敦己所設計。Logo的設計理念係綜合「視覺意象(visual image)」及「特性(indentity)」來考量,因此標誌的名稱就叫作「VI」;圖形方面,為配合青森的「森」字,因此利用「木」及「A」的組合(三角形為A,木為中間的直線)。由於森林是由綠色樹木組合而成,因此每一個「A+木」集合起來就成了一片「森」,樹林的青翠在日文為「青(あお)」,美術館的名字就是「青森」,不管拆開再組合,都充滿了文字結合藝術的氣息。

牆上數個美術館Logo都是由LED燈管組成,所以當夜幕低垂,每「棵」青木都會亮起了青色燈光,可惜我只能從他們的網站看到打燈的景象,自己礙於行程未能親眼目睹風采,很是可惜!

DSCN0235.JPG2014年7月12日~9月7日的企劃展-《少女の美術史》「少女」について考えるための16の事柄 

DSCN0236.JPG2014年6月14日~9月7日的常設展之一美少女の美術史》ひとりぼっちのあなたに(For Ladies)

青森縣立美術館入館費為510円,若僅是看青森犬的話則免費,這是自己當時誤打誤撞才得知的結果。當初只為了想看青森犬所以才排美術館這個行程,只要搭到下午3時24分或4時54分的巴士回到青森車站趕另兩個有時間限定的景點都還來得及。

造訪期間正值以「美少女的美術史(美少女の美術史)」系列為主題的展覽期間,所以走進美術館首先看到的是「思考有關『少女』」的16種事情」(上上圖)。眼前所見完全是美少女漫畫風的圖畫,展場內禁止拍照,所以展場入口處是該展覽唯一可供拍照的地方。沒錯!它是個伸展臺意象,如果想進展場欣賞作品的話則必須另購票。

青森犬位於地下二層,入館後只要依導引指標便能找到它。順著指示方向前行,在找到青森犬之前反而先看到同系列的另一個展出「孤單一人的妳(For Ladies)」入口處的大型娃娃(上圖),主題作者與奈良美智先生同樣是青森縣弘前市的作家寺山修司先生,這是一本小說,構成圖畫者則是插畫家宇野亞喜良先生,他常經手寺山修司先生的舞台、宣傳美術等工作。很多前來參觀的民眾都聚集在這裡跟大娃娃一起合照,因為這也是這個展覽唯一可以供民眾拍照的地方。

常設展位於地下一層的展示室,從那裡往外走後有一室外展示空間,室外展示空間旁有一座「小」建築物,那就是往青森犬的通道。照著指示才能成功找到青森犬本尊,雖說可以直接走到地下二樓透過展場的玻璃窗看,但這是隔靴搔癢啊!不覺得嗎?

DSCN0239-249.jpg

上圖是尋找青森犬的路線,雖然離開美術館本館後才發現館外就有往青森犬的指標,不過個人向來方向感忽明忽滅,又常因初到某地興奮又緊張而常出現「忽略答案就在身邊」症狀。其實這樣也不賴,雖然繞一大圈與它相會,但整個過程就像小時候玩尋寶遊戲一樣。不管是斜惡大眼妹也好青森犬也罷,在我眼裡那是充滿童趣的元素,因此以孩童時期的心走了約7分鐘的路程(以按快門的時間來計算),最末終於發現目標物,興奮度猶如小孩有了大發現一樣。礙於尚有其他參觀者,該隱忍內心的悸動還是得隱忍(因為是一人旅行)。

DSCN0239.JPG

從外觀看根本看不出葫蘆裡裝著什麼神秘藥,印在牆面上的白色字體「あおもり犬へはこちらの階段をご利用ください」,原來是往青森犬的樓梯啊!不諳日文也沒關係,日文的下方有英文標示。

DSCN0240.JPG

走進開口處,眼前出現指示所寫的階梯。往上?沒錯,是要先往上走,莫著急、莫慌張,隨處都有引領著大家找青森犬的明確指示。

DSCN0241.JPG

上了階梯會先抵達一個廣場,過了眼前這條通道再下階梯,青森犬就在不遠處囉!

DSCN0243.JPG

下了鐵梯,青森犬呢?再走眼前這條通道,或許青森犬就在那裡囉!右邊立著指標「←あおもり犬」。

DSCN0249.JPG

終於找到青森犬啦!

位於常設展室外、8.5m高的あおもり犬青森犬,是依據知名插畫家奈良美智畫作配合建築物而融為一體的作品。設置青森犬時奈良美智先生曾說過希望它可以放在外頭讓民眾自由參觀,而且也希望大家與青森犬多多接觸,因此所有到訪者無不摸摸它、親近它,還與它合照留念。一個人旅行的不便就是無法請朋友幫自己拍照留念,即使帶著腳架也擔心會妨礙到他人,所以漸漸也不再帶腳架出遠門了,所以看到大家跟青森犬的親密模樣真是好生羨慕。

由於正逢假日,因此遇見許多新手爸媽帶著剛學會走路的小小孩來親近青森犬。為了拍照大人們會把小孩放進狗狗的巨型碗內,讓小朋友瞬間成了青森犬的盤中飧,很是逗趣;有些三五好友結伴前來,也都會互相拍下與青森犬的合影,好不歡喜。

人散後,熱鬧聲瞬間冷卻、安靜,獨留我一個人與青森犬。突然覺得,奈良先生的期望或許是因為不想要狗狗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所以希望大家有空常來看看它吧?人散去後有種寂寞感湧上來,雖然不認識那些人,あおもり犬應該也有相同的心情吧?

DSCN0252.JPG

前面講過的地下一層展示室外面的室外展示空間,玻離窗內是另一個藝術作品,看起來是蛋。在我前面的年輕爸爸對著自己的小小孩說:「你看看那是蛋喔!是蛋耶!」牙牙學語的小小孩跟著爸爸複誦,原來藝術並不艱深也沒那麼難以靠近,反而是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懂得欣賞罷了。藝術,真的可以很簡單。

DSCN0253.JPG

離開青森犬,還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奈良美智的另一個作品「八角堂」。「八角堂」也是奈良美智先生的裝置藝術之一,以公園裡的浮島意象所設置的八角型建築物,從天空鳥瞰八角天井裡展示的作品充滿整個空間的樣子。現在已成為一般的展示場所之一,就在美術館賣場的旁邊而已。

這次八角堂展示的是在京都藝術大學攻讀碩士的藝術新秀伊藤早樹子的個人展「イマイマス☆メロン」,由於主題之一是哈密瓜,所以八角堂的廣場上擺放著許許多多的哈密瓜,而且很像真的哈密瓜隨地放(也可能是田園裡的哈密瓜)。

DSCN0254.JPG其中一個哈密瓜

DSCN0255.JPG 伊騰早樹子個展說明

DSCN0256.JPG

DSCN0257.JPG

順著樓梯走上去,走道兩側貼著漫畫及漫畫中的其中一格畫作放大版,內容配合展覽另一主題-對於熟悉的地方,我們常常沒什麼感受,反倒在初次拜訪的地方,有著強烈的感覺……-藉由這些從未有的脈絡,以及對長期以來值得信賴對象的懷疑,對連目前立著點的淡薄有所感覺。這是我看到、感覺到「イマイマス (現在 存在)」的意義,不禁駐足到忘我的地步。

DSCN0259.JPG

八角堂的天井部分,天井中間還有一個突出物擺著植物,怕碰傷植物所以很難把相機橫放仰拍從內往外看到的天空。壁面畫著農作,一樣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風景。在台灣明明有很多美麗的農田,但自己卻寧願飛個三四個鐘頭再搭三四個鐘頭的車看異地的農田,這個展覽的主題根本是探討我的行為啊!

DSCN0262.JPG

美術館附近還有一處繩文時遊館,再走一段路會通往三內丸山遺跡,因剩餘時間不多,如果就這麼走下去根本沒時間參觀八甲田丸及佞武多之家(睡魔之家);接下來連續兩天也沒有時間參觀這兩處,所以只好改日再訪遺跡。

上圖是館外的草坪,來這裡時是很熱很熱的夏末,不過很多人都選擇冬季來訪,只為親眼看白雪覆蓋著大地配上白色的美術館建築物主體,體會嚴冬酷寒孤寂淒涼的浪漫。我也想,再找機會吧!

DSCN0265.JPG往青森車站方向的青森市營巴士

DSCN0270.JPG  假日專用公車一日券

再整理一次前往青森縣立美術館的方式:

交通:(去)青森市營巴士(青森市営バス)6番バス停至縣立美術館前下車;(返)在美術館外面的バス停上車(青森駅行)

費用:280円。不過可以到青森車站前面的青森市觀光交流情報中心詢問還有沒有假日公車一日券,我是想確定搭車時間及地點,因此才被情報中心工作人員推薦購買一日券,價錢才500円,到美術館來回一趟就超值了。(當時我還傻傻的說我只要去美術館啊!)

arrow
arrow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