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天氣晴

依然是個大晴天,不過路程中有一度轉陰,前一天上網查了一下天氣預報是晴轉下雪,朋友很擔憂,但是Elli卻是「不知死活」般地興奮。一開始時晴時陰,最後老天賞臉給個大太陽,這下可驕傲地向朋友說:「看吧!因為我是善良的天使也是個晴女,所以太陽公公不敢偷懶拼命工作!」沒想到朋友不賞臉地回了一句:「這根本沒關係!」

本日主要是遊位於埼玉縣的秩父地區,對於秩父的認知僅限於「秩父鉄道」,而且也是從日本的旅遊節目中才得知,剛好被正在瘋鐵道的Elli看到,於是一如往例先在MSN向朋友提及此趟行程一定要把這個點納入。遊秩父的路線有很多條,由於我們兩個都是屬於冬眠族,一到冬天更會賴床,所以出發時都已過了早上九點,這次就玩得輕鬆一點囉!

交通:(車)→波久礼駅→(秩父鉄道 ¥370)→長瀞駅

我們先將車開到秩父鉄道中的其中一站「波久礼 (はぐれ)」,再搭秩父鉄道到「長瀞 (ながとろ)」。從朋友家出發到波久礼駅車程約需一個多鐘頭,朋友開車,所以Elli就是一整個大悠閒,因為連地圖都不必幫忙看。個人的工作就只有沿路發掘新奇事物,拼命發問,反正就是呈現好奇寶寶行為。在往波久礼駅途中看到開在我們正前方的車,車尾端貼著タママ(註)標誌,如下圖。

註:タママ(TAMAMA)是ケロロ軍曹(KERORO軍曹)裡的二等兵,有看過ケロロ軍曹的人就會知道。

經朋友解釋才知道,原來日本駕駛經驗在一年內,所駕駛的車的車尾都要貼這個「タママ標誌」,他以前也曾貼過。這比台灣貼的「新手上路」還來得有創意些,不過他們也不會因此而亂超新手的車,這一點台灣人還是要多學習改進,通常台灣人遇到新手或女生開車都會嗤之以鼻,而且超級沒耐性。

終於到了秩父鉄道波久礼駅了,這種地方小車站一直是Elli夢寐以求想要拍攝的車站,不知道台灣還剩下幾座。秩父鐵道起於羽生駅終至三峰口駅,從朋友家搭東武東上線換搭JR八高線到寄居,再轉乘秩父鐵道,這是最短的路線。不過還有其他想去的景點,所以特地在波久礼駅搭到長瀞,然後再回到波久礼開車往下一個目的地。

其實在途中朋友頗擔心天氣突然轉壞,而Elli卻是滿心想看飄雪的樣子,後來太陽露臉了,朋友心中的大石頭也才放下,但是Elli仍不停地滴咕此趟旅行非要看到雪不可。不過,雖說豔陽高照,但是吹來的寒風還是很刺骨。

等車很無聊,所以拉著朋友玩影子遊戲,一來動一動比較不冷,二來曬曬不熱的太陽補充天然維他命D顧筋骨。

抵達長瀞駅。這裡是個古老車站,經過翻新所以還帶了點新氣息,即使如此卻仍維持著古老氛圍。秩父漫遊中的長瀞路線,在秩父官方觀光網站中係列為自然與歷史學習路線,在長瀞駅取得的秩父漫遊きっぷ(西武秩父鉄道40周年)宣傳單上寫著:「遊秩父最佳安排為2日遊」。但是我們只取其中一小段,而官方網站表示走完全程總共需要2小時40分。 

上圖這處出入口目前僅供團體客通行時使用,平時不開放。原本以為可以從這邊走出車站,結果朋友說出入口並不是這裡。

上圖才是一般出入口,站內還留著老車站的天花板及吊燈,忍不住又少了一些記憶體。說到拼觀光,Elli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的宣導能力,所有的車站不分大小都會放著同縣市各區的觀光文宣,例如長瀞站內放的觀光文宣品並不會僅放長瀞町的觀光文宣,而是所有埼玉縣境內的觀光文宣,所以如果離開長瀞前還有多餘的時間跑鄰近地區,機動性相當高。

這是長瀞駅全貌,車站門口掛著兩個寫著「宝登山神社」的白色大燈籠,猜想這一帶應該都是受鄰近的寶登山神社庇佑,所以才會掛上這對燈籠。研究週邊地圖的工作依舊是落在朋友身上,等朋友研究完路線後終於要出發了!

①長瀞:宝登山→(ローブウェイ 往復¥720)→臘梅園→奧宮

往寶登山神社也是要走一段長長的路、爬一段高高的山徑,途中經過一家蕎麥麵店時,忍不住又拍下放在店門口的門松,果然每家的門松都不一樣,不過卻發現門松的植物素材有幾個重要元素-擺飾一定有松與竹。

通過這座白色鳥居後就屬於「寶登山神社」範圍,鳥居面臨馬路上的兩邊柱體上皆寫著「謹賀新年」,教朋友那些漢字中文的唸法,他驚訝地回問:「這跟中文一模一樣嗎?」「是呀!連意思都一樣咧!神奇吧!」

往神社的途中還會經過一間博物館,因為建築物也是屬於歷史建築所以也想順道進去瞧瞧,無奈因正逢年末年始,所以要休館到年後(每家的年末年始休館期間都不同)。誰教自己造訪時機不對(沒辦法,因為要配合朋友的休假日),有機會或是有緣的話還是會去的。

在寶登山山下剛好看見祈福儀式,經朋友說明才知道是因為有人買了新車,為了新車上路一切平安,所以在正式開上路前先請法師祈福,保佑交通平安。祈福場地旁邊有一個小亭標有「車お祓い所 (くるまおはらいしょ,車輛祈禱場)」,申請後就可以進行像上圖這樣的儀式了。

離開車輛祈禱的地方後,接著還得要爬著一長段階梯才能到達寶登山神社(上圖),忍不住再嘆一次:「日本的院寺為什麼一定要爬那麼多樓梯?」日本的冬季氣候又乾又冷,爬到氣喘吁吁是免不了的,喘息時吸入的冷空氣才讓鼻子凍得受不了。這是第一次在日本的院寺裡參拜祈福,2009年春末到日本雖然也跑了不少院寺,雖然朋友教過一次參拜方式,但到底要幾禮幾拍早就忘光了。這次的參拜心裡依舊沒祈求什麼願望,依舊只是跟著朋友的動作做而已。

若要登上寶登山依舊得搭纜車(ロープウェイ)上去。走往纜車乘車處共有兩條路,一條是供車子行走(私心覺得「人」應該可以走),另一條就是上圖這條山路。路口指標指示著兩條路,因為指標指著其中一條為車輛往纜車搭乘處方向,另一個指標卻又指往上圖這一處,兩人心想,或許這是專供行人走的路吧?!所以不加思索便選擇這條路。走到半山腰,越發覺得不對勁,忍不住問朋友:「真的是這條路?」朋友稍稍遲疑了一下答:「應該是吧?!」都已經走了好一段路了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最後確定沒走錯,這才放下懸了好一會兒的心。爬坡爬得讓人覺得累,沿途路況顯得荒涼,任誰都不會相信這是條「人走的路」,而且搞不好「有熊出沒」也說不定。

登上了寶登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乳白色(鵝黃色?)臘梅。Elli第一次看到臘梅,雖然小時候朗朗上口的「踏雪尋梅」歌詞裡有句「臘梅處處香」,但偏就沒見過臘梅是長怎樣。發現梅樹中吊著一個小牌子用漢字寫著「臘梅」二字(就是繁體字),興奮(?)之餘忘了自己身在日本,還拉著朋友以高八度音用中文說著:「哈!原來這個就是臘梅喔!」讓聽不懂中文的朋友一頭霧水,看到他疑惑的表情才突然回神他聽不懂啦!

寶登山的第一站就是臘梅園,上上圖的臘梅只是纜車站廣場上的幾株而已,臘梅園也像山一樣要「登」上去。如上圖,這段路真不好走,很山路,非常山路。好險,天晴。

臘梅園再上去是寶登山奧宮(上圖)。寶登山原名為「火止山 (ほどさん)」,傳說距今約1900年前,奧宮所在的這塊地是第12代景行天皇的皇子-日本武尊敬拜神靈的地方。當年日本武尊為平定東國,經過寶登山時受這座山的神秘氣氛與美麗之姿誘惑,於是便入山而來。沒多久,他被大火包圍,正當陷入危險之際,突然出現兩隻山犬遏止了這場大火,這兩隻山犬就是山神的「神使」-大口真神及悟られ,後來這座山才被命名為「火止山」。又因秩父一帶的重重山脈相連狀貌莊嚴,與各神祇相輝應,便在此祭祀「神日本磐余彥尊 (神武天皇)」、「大山祗神」及「火產靈神」。

「火止山」係因這靈場而繁榮興盛,後來更在山麓建造「奧宮」來祭祀日本武尊,弘仁年中(810年~824年)因有顆珠寶飛至山頂,所以神社及山名皆改名為「寶登山」。上圖位於奧宮前的兩隻守護犬非一般神社常見的狛犬,而是平熄山林大火的山犬們。

一般鳥居大多是以大紅色者居多,當然有少數幾個是呈青色的青銅鑄,但是寶登山奧宮的鳥居卻是白色,是目前為止看到的鳥居中較為特別者。

從鳥居走下階梯(又一例證明,日本的廟總是有爬不完的樓梯),往外眺望一片綿延山脈,真的既美麗又壯觀。遠處的山脈呈現霧濛濛一片,是起霧了,但仍可清楚地看到它的壯麗。

離開寶登山後走回車站的途中,發現幾棵很像楓樹的植物。上圖不是遠拍,而是像楓葉的葉片確實超級迷你,一片淡淡的紅,美極了。

到車站後速速拍下進站中的秩父鐵道列車,上上圖為秩父鉄道1000系電車,上圖為秩父鉄道5000系電車。

回到波久礼駅後驅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日窒鉱山,這是朋友想去的地方,行程部分Elli只想到上半天,接續部分則勞煩朋友幫忙想想。他最後選擇「日窒鉱山」,可能他曾在網站上看到過所以對此處興味津津,又剛好Elli連兩次遊日本都選擇充滿歷史味濃厚的地方,所以朋友覺得Elli應該也會想到那邊看一看。

②大滝:滝澤トム→「日窒鉱山」

日窒鑛山位於秩父市大滝村的深山內,是日本首屈一指具有豐富礦產的地方,上網搜尋後才知道這裡產有鉛、亞鉛、鐵、硫化鐵、銅、磁鐵礦還有石灰等,聽說還有一點點金礦。

往日窒鑛山車程也是遠、遠、遠,已是下午四點了,或許是個好天氣所以天還亮著。首先經過的滝澤トム(瀧澤水庫),因為這座水庫有特別之處,所以在此插播一下。我們開車繞著水庫所走的道路其實並不是「道路」,而是一條繞著水庫的環形「橋」。坐在車內的Elli呆呆地望著窗外,經朋友解釋後才恍然大悟隨即拍下來。

才不過時幾分光景,就發現一輪明月高掛在天上,剛才拍攝瀧澤水庫環形橋的那側還看的到太陽,現在繞到山的另一側,陽光被山脈擋住了。

繞了將近25分鐘才到日窒鑛山的附近,我們都不知道還要多久才會抵達目的地,很擔心到時候天黑了會又冷又危險。一條路上完全沒見著幾輛車經過,這樣就知道日窒鑛山說有多偏僻就有多偏僻。

日窒鑛山位於秩父的深山區,所以溫度隨著向晚的天色而漸漸冷了起來。朋友指著山壁白白的一片(上圖)對Elli說這裡的前一晚肯定下過雪,因為山壁的白色物其實都是冰。朋友不說,還以為是為了固結山壁而噴的水泥呢!能想像它是冰嗎?越往山內處走,就會發現大部分山壁都用網子圍住,這時才相信冰真的會殺死人!

從波久礼駅出發,開了將近兩個鐘頭的車,終於抵達目的地了。在昭和40年到50年間(約1965~1975年間),日窒鑛山裡住著約有1167人,397戶民家,不過現在已無人居住。當年稱為「鑛山都市」,其實只是個像小村一樣的部落,朋友帶著的地圖上則對此處標示著「有獨特氣氛的部落」字樣。當地仍設有採礦工廠,所以看到大多數的廢棄建築物應該都是當時的聚落建築。在網站上也看到一些廢棄建築物的內部照片,可惜抵達時間實在太晚,朋友怕會有危險,所以只准許Elli在外面拍攝(後來才知道本來就是禁止進入)。

朋友笑稱Elli應該是日本首位到這裡來觀光的外國人,應該確實無誤,有誰會想到要來這處如同史瑞克老婆費歐娜公主在「遠的要命王國」的家一般的景點。雖然途中曾見一輛巴士經過,心想可能因為人煙稀少所以班次少也說不定。在這裡走路一定要小心,冬天的地面結了冰,加上因此地產有石灰所以地上白到完全看不出來結著冰,一不注意就會滑倒受傷。Elli眼盯著結著冰的山壁想要走近拍照時,就是一個沒注意而差點滑倒,還好朋友適時扶住,否則大力一摔就不好玩了。

就是這個山壁的冰!這可是傷人於無形的呢!因為底下尖銳的很。

回程前再拍幾張。上圖那輛車是朋友的愛駒,一片白白地不是雪地,而是前面所講看不出地面有無結冰的白色石灰地,結了冰真的地面真的超級滑溜。左邊的辦公室是這一帶最新的建築物,正值年末年始,部分礦場辦公室早早放假去,有的還有工作人原苦守工作崗位,或許公司還沒放假吧(朋友解釋日本各公司的放假日不同)?!旁邊還有一間郵局,不過時間太晚還得趕路回家,所以不好意思請朋友停車讓Elli拍一下。

回程時發現一處已封閉不用的隧道-第一沈殿池(ちんでんいけ)トンネル(第一沉殿池隧道),到日窒鑛山已忘了必須經過幾個隧道,路上沒幾盞路燈,所以開車速度不可以太快以免發生危險。

後來朋友載Elli去秩父鉄道公園,天黑了什麼都看不到只能待小賣場裡休息吹暖氣,完全看不到火車。不過在這裡倒是有個大發現,小賣場販賣物除了秩父土產還有貓頭鷹手機吊飾,一直知道貓頭鷹在日本是幸運物,但是不知道為何幸運。後來看到有一個吊飾上面寫著「不苦労」才恍然大誤:原來是貓頭鷹的日語諧音「不苦労」所以才幸運啊!

arrow
arrow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