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追火車的第3個年頭,較誇張的行徑是追火車追到日本去。趁著到宜蘭羅東找同學的時候順道走走羅東車站跟冬山車站,不過聽說再也看不到舊冬山車站,因為已經重建一座新站了。話說Elli已經玩到呈現瘋狂的狀態,所以要完成全台鐵道紀錄好像真的很困難,不過還會盡力而為啦!

原計畫在羅東的規劃路線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五福診所→北成天主堂→羅東車站→回好姐妹的家,結果因為自己向來左右傻傻分不清楚,導致最後把兩個地點給互換了過來。此篇講的是鐵道,所以其他趴趴走另僻一篇,這是怪習慣。

2010-03-20宜蘭線鐵道之羅東火車站


民國8年3月開通宜蘭至蘇澳路線時,於同月24日設置羅東站。初建造的羅東車站是木構造建築,直到民國92年8月時才完成現在看到的二層樓跨站式建築,遠遠一看很像是一座廟。車站搭車及購票處位於車站二樓,我只到前站沒到後站去。後來聽說後站跟前站的立面造型不一樣,唉!真是扼腕。只好找機會再跑吧!依台鐵的分法,宜蘭線算是東部幹線之一,北起於基隆市的暖暖站,終點為宜蘭縣的漢本站,羅東火車站是宜蘭線的第22個火車站。

不免俗,依然花了6元月台票進入月台拍照,也不免俗依然要等到火車進站時拍張火車進站照。

↑我的第24個站牌

好像不跟站牌合照就沒有到此一遊的感覺,所以還是拍下我跟站牌的合照。跑鐵道之初,總會單獨拍下站牌,但現在不了,因為覺得似乎少些什麼。後來記起來為什麼自己想追火車,話說有一日在某個泡沫紅茶店,看到已解散的「無印良品」某張唱片的宣傳照,就是將兩人在全台各車站站牌前拍的照片拼貼而成,才勾起我也想如此效倣的念頭。這念頭一擱就好幾年,直到近幾年才又再度冒出這灘熱血。

沒拍下羅東火車站的內部是因為覺得有點不像車站候車室,所以當下便放棄。回頭想想,如果當時拍下來好好討論一番,或許也不賴的吧?!

2010-03-21冬山火車站

前一晚大陸的沙塵暴飄到台灣的上空,所以這天冒著泥雨搭著好姐妹的車來到新蓋好的冬山火車站,也是宜蘭線的第23站。冬山車站起建於1920年,當時稱為「冬瓜山站」,原車站建築體是棟木構造建築,但在民國1961年間因強颱侵襲,整個火車站被吹垮,遂於民國1962年重建。而新冬山車站是在2004年改建2009年底完工,頂蓋採用薄膜式,堪稱是最美最特殊的火車站。當時會想到用瓜棚架式造型是因為冬山舊名「冬瓜山」,所以建築物才想依此為意象。


站前的公共藝術-風箏。

星期假日,仍有不少的遊客及學子在這邊等車。冬山火車站的造型特殊,採用的結構系統也特別,所以不經意多拍了幾張。

後來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為什麼冬山火車站有那麼多與風箏有關的藝術品。每年農曆九月台灣吹起九降風(也就是無雨的風),秋收冬藏的時節,人們利用閒暇時以放風箏為娛樂。因1996年冬山國小參與宜蘭童玩節活動,配合成立的風箏主題館,提供多年珍藏的風箏而引起廣大的迴響。1998年起冬山鄉公所為配合宜蘭縣政府的「文化立縣」政策,才開始舉辦冬山風箏節活動,也因此打響名號。所以這個「瓜棚架式造型」應該也可以說是「風箏造型」。

↑我的第25個站牌

整座車站翻新,傳統式的站牌也不復見,這個站牌是我跑台灣鐵道的第1個不傳統站牌。

現在流行騎單車遊台灣,所以改建後的冬山車站也體貼地為遊客設置腳踏車軌道。我沒有實際演練過一次,坡度有點陡的車道是不是真的那麼體貼人性就不得而知。有機會試試的話會寫篇「使用後心得」,不過可能要等很久以後,也有可能永不出現。

arrow
arrow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