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鄭大家屋後,緊接著來到位於風順堂街的聖佬楞佐教堂。(因為教堂內禁止拍照,所以所有的教堂都只能拍外觀,入內就要把相機收起來)

聖佬楞佐教堂

聖老楞佐教堂又稱風順堂,是耶穌會會士於16世紀中葉建造的,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確實的建造時間則各說紛云。文德泉神父認為教堂創建於1558 至1560年間,由耶穌會士建在葡人定居點的小山上,最初是一座木製的小教堂;學術界通常的看法是教堂建於1569年以前,第一次在1618年重修;方豪神父在「中西交通史」中指出︰「此堂創建之確實年代,雖不可知,惟萬曆46年 (1618年) 第一次重修則有現存之聖母七苦祭台下之石刻可稽。是其興建必先於此年也。」 1618年重修之後的教堂巍峨壯麗,美輪美奐。目前的規模形成於1846年,並由本澳建築師多馬斯‧亞奎諾設計重新修建。1954年,高德華神父 (Costa Vaz) 再次籌措資金裝修教堂內部。最近一次的教堂維修為2002年4月30日,由政府出資。

在南灣海灘尚未開發之前,聖佬楞佐教堂的建築主體矗立海邊,葡籍水手的家人常聚集在聖堂前的石梯間等候出海的人平安歸來,所以華人便稱此為「風順堂」。教堂所在的地區以前是高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顯得華麗。

刻著 「INRI 1627 e 1811」字樣的石十字架

堂側花園內現存一座石十字架,底座刻著  「INRI 1627 e 1811」字樣,可證其歷史悠久。到訪的時機還真不是時候,因為剛好石十架正在維護,閒雜人等不得進入,我也只能攀在圍牆邊拍下石十字架。

聖老楞佐教堂的另一側有一處立著聖母像的小庭院,圍著聖母像的小圖片是一些聖經故事。因為太貪心想把澳門的古老景點一次走遍,所以後面的行程就像在趕路一樣,只想反正拍到重點就好了,不過老天爺似乎是要懲罰像我這種貪心之徒。我不是教徒,但走到這個庭院看到聖經故事時卻有一股莫名感動,或許真的是天父召喚,亦或是因為小時候唸教會學校所以與天主教有長達5年的情感。為生計一直在紛擾的世界打轉,來到這裡卻心安了。當寫這篇部落格時總想有一天要回到這裡,坐在一旁的石椅上慢慢品嚐悠閒。

繼續趕路吧!下一站往位於風順堂區三巴仔橫街的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入口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色調跟聖佬楞佐教堂一模模一樣樣對吧!?我想大概一樣都是由耶穌會會士所建造的原因吧!?

聖若瑟修院於1728年由耶穌會士創辦,與修院毗連的聖若瑟修院聖堂則於1746年興建,1758年落成,至1953年再被修建形成現今的樣貌。規模僅次於耶穌會士興建的聖保祿教堂(現大三巴牌坊前身),因此本地人又稱它為「三巴仔」,與較早落成的聖保祿學院成為耶穌教會會士前往中國內地、日本及其鄰近地區傳教在澳門的培訓基地,在二百多年的辦學過程中,聖若瑟修院培養了許多中國和東南亞各地教會的人才,因此老一輩的澳門人稱之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

聖若瑟聖堂與已坍塌的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都是中國罕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主祭壇供奉聖若瑟像,左右兩側祭壇則供奉耶穌及聖母。聖堂主堂由四個拱頂起一個直徑12.5m、頂部高度19m的穹頂,開有兩環各16扇窗,具通風與採光功能。據官方網站表示聖堂內有奠基石及奠基紀念銅牌,記載修建聖堂的日期及人員,銅牌背面更有一行漢字「乾隆壹拾壹年捌月貳拾陸日」。另聖堂內現存被視為東方天主教會的重要文物-聖方濟各.沙勿略 (Francisco Xavier) 的手肱骨供教徒瞻仰,沙勿略是第一位到遠東傳教的耶穌會士,1552年死於澳門附近的上川島 (St. John Island),後被譽為東方宗徒。

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

崗頂前地(最前方是聖若瑟修院)

崗頂前地昔日稱磨盤山,該地段雖然不大但環境清幽,人文宗教景觀薈萃,附近著名的建築物有:聖奧斯定教堂、耶穌會會址、伯多祿五世劇院(崗頂戲院)、聖若瑟修院、何東圖書館以及明愛中心等,再加上由石仔鋪成的海浪圖案路面,很是美不勝收。

崗頂劇院

崗頂劇院又稱為馬蛟戲院或崗頂波樓,位於崗頂前地。原稱伯多祿五世戲院(伯多祿五世為葡萄牙國王,在位時間為1853至1861年),由土生葡萄牙人馬奇士所設計,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建築主體部分建於1860年,具有新古典主義特色的正立面則加建於1873年,設置有276個座位,是當時葡萄牙人主要的社交活動場所。

劇院正立面為寬15.7m的羅馬圓拱式門廊,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三角形山花底下則是四組Ionic式柱組成三個券洞,側立面開九個羅馬圓拱式落地窗。內部一樣不能拍照,所以所有的觀光客都在外面拍到此一遊照。

聖奧斯定教堂

與崗頂劇院隔著一條道路的聖奧斯定教堂是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1591年創建的,教堂最初建築也是一樣非常簡陋,教士們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所以給了一個很妙的稱謂為「龍鬚廟」,後又以粵音轉稱「龍嵩廟」。

教堂於1874年重修後,形成今天的規模。教堂座北朝南,立面簡樸,構圖採用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樣式。黃色的外部,頂部為三角形山花,中間神龕供奉聖母像。主體為磚木構造,入口矗立羅馬塔司干式石製雙柱,內部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廊及側廳。中央主祭壇長20m、寬11m、高12m,供奉著苦難耶穌像,不過一樣不得拍攝。該教堂每年為期兩天的苦難耶穌像巡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澳門天主教會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何東圖書館大樓

這是隔天來補拍的,夠搞笑的吧!竟然不知道其實就在聖奧斯定教堂旁邊而已,竟然重覆爬了不曉得幾次這附近的「山路」(這一帶真的像在爬山一樣),後來問到附近的警察先生才知道自己鬧了一個「人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笑話,明明是自己搞不清楚狀況還亂發脾氣:「何東圖書館不是在崗頂前地嗎?這裡就是崗頂前地啊!圖書館咧?」結果隔天來又是大雨又有點冷,好笑的是還因為復活節假期期間不開放,唉!又來一張到此一遊照。

何東圖書館大樓建於清光緒20年 (1894年) 前,原主人為官也夫人 (D. Carolina Cunha)。後來香港富商何東爵士於1918年購入該大樓,作為夏天來澳門消暑的別墅,二次大戰日軍佔據香港期間 (1941-1945) 何爵士曾在此定居。1955年何東爵士逝世,其後人據他生前遺囑,將大樓及二萬五千元港幣贈予澳門政府,作開設公共圖書館及購買圖書之用,1958年起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何東圖書館大樓旁有一家紅酒專賣店,這次到澳門除了拍世界遺產、著名景點、街牌以外,澳門特有的壁磚也是我想拍的。這間紅酒店外牆面就是以一堆青藍色壁磚拼貼的,上面全是酒莊的名稱。仿澳門路牌的標示各酒莊囉!

匯業銀行行政中心

在崗頂前地上一棟有著「挺舒服黃色外觀」的建築物,呵!是我喜歡的黃色呢!這是匯業銀行的行政中心大樓,我想在這棟美麗的建築物內上班,就算壓力再大也會覺得ok啦!反正一下班就會看到週遭漂亮的景色,疲憊感也會瞬時不見(這是我這個笨蛋觀光客的內心o.s)。

議事亭前地

下雨時的議事亭前地

下了山(都說了,真的是山路來著的),來到了新馬路。

議事亭前地緊臨新馬路﹝葡文名為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1918年闢成。新馬路的開闢不僅把南灣和內港連接起來,同時也穿過以往的「基督城」和「華人城」,使這些地段成為澳門興旺的商業發展區。議事亭前地的名稱來自明清政府曾駐此地的辦公機構—議事亭,此處為為澳門的中心區域,過去澳葡總督上任,必在這裡舉行儀式並檢閱海陸軍隊。現在澳門的許多節慶活動也都在這裡舉行。

議事亭前地周圍一帶的建築物富有歐洲特色,不少已被評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包括民政總署大樓、郵政局大樓及仁慈堂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建築物正面大量運用新古典主義的表現手法,使這一帶的建築物外貌美觀且統一。

這裡也是三輪車搭車地點之一,聽說價錢不怎麼便宜,但是還是要喊價啦!這次來全部都是徒步走,完全沒搭到什麼計乘車或三輪車之類的,下回有機會來試試囉!

民政總署

澳門民政總署由管理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及監察委員會三個機構組成,突然羨慕起澳門的公務員,因為辦公的地點是美侖美奐的歷史建築,有時搞不懂我們的公部門的舊辦公室怎麼不像這樣多利用咧?好好整理不就好了?

民政總署大樓為兩層高建築物,前身為市政廳大樓,建於1784年。大樓的變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1784年新大樓竣事;第二時期1876年的因1874年受颱風侵襲迫壞的修建、1887年因白蟻問題進行重建;第三時期1940年進行重建直到現在。

大樓除作為辦公室外,亦曾經有過多個機構使用,其中包括郵電局、法院、衛生局、博物館等,大樓內更曾設有一所監獄。而現今的民政總署大樓的大門入口左側是辦公室、右側是展覽廳及出售紀念品的地方,中間階梯上去是後花園。大樓二層部分左邊是圖書館,係以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的圖書館為設計藍本而建造。右邊則是會議室及會客室,中間為大禮堂,內部更設置一處小祈禱室,放置聖母及聖約翰像。整體建築以白色為主,屬巴洛克式建築兵滲入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於2005年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歷史建築。

民政總署的辦公室

這是辦公室的入口,正值假期所以休息。在這裡上班的公務員真的好幸福喔!

民政總署的內部牆面壁磚

大樓入口處的牆面有許多泥作雕塑,每個圖案都不一樣,好像之後要找的葡國盾徽。

大廳內部

往花園及二層的階梯

左圖書館、右會議室及會客室、中間大禮堂

後花園

後花園

後花園有兩尊不知名的人像,兩座像盾徽的石雕,還有富有歐風的石獅出水口。當天這裡充滿許多外客,甚至還有外籍勞工在這裡休憩呢!真是愜意啊!

郵政局大樓

郵政局大樓

澳門最早的郵政服務始於1878年,1884年開始經營電報業務,郵政機構先後在不同處所辦公,之後才在1929年建造這棟位民政總署斜對面、議事亭前地上於的郵政局大樓。郵政大樓為三層建築,帶有強烈古典主義色彩,其建築形式在葡國波爾圖大街上隨處可見,大廈鐘樓每逢正點會播放報時音樂,不過我沒有等到報時音樂便匆忙趕場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澳門半島
    全站熱搜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