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登別前往小樽其實一點都不麻煩,只是我們把它變麻煩了!

我們從登別駅搭JR北斗特急到苫小牧駅換普通車到手稲駅,然後再轉到札幌駅,接著再搭JR快速エアポート(快速機場列車)往小樽去。回台灣後止不住好奇google一下,才知道其實只要搭JR北斗特急到新札幌駅,再轉搭JR快速エアポート往小樽就行。只是好心的站長先生為了我們這兩位背包客著想,所以特地幫我們找最快抵達小樽的搭車方式,結果就是必須三轉四轉。不過能在不同的車站稍做停留,看看各式列車,也算旅行中的一個意外收獲。

電車駛進苫小牧駅,不過這班列車並不是我們要搭的。看到電車就要拍下它的身影不知何時已成為習慣,只要相機拿在手上的話。上圖這部列車是国鉄721系電車F3015編成,忘了它的終點站是在哪裡。

這裡是苫小牧(とまこまい)駅的月台,對面月台停靠一輛藍白相間的電車,它將前往的地點與我們反向。這輛電車是キハ40系350番代(キハ40  354)氣動車,是國鐵時代專為酷寒地區打造的電車,其主跑路線為北海道日高本線(苫小牧到様似<さまに>)。

印象中,北海道的春夏季節裡總會有像這樣一大片的青青草原映入眼簾,如果此時是冬季,眼前一片綠就變成覆蓋厚厚的靄靄白雪了。怪不得大家都說北海道的冬天也很有景,但這種說法僅限於鮮少遇上下雪的機會的南國人,北國人可不把下雪這件事隨意地視為浪漫。

終於抵達小樽,下車後立馬拍下這輛從苫小牧搭到小樽的電車-国鉄721系電車、F5201編成的快速エアポート,後來發現快速列車跟普通列車的差別好像只差在前頭亮出來的車種而已,車體本身根本就一模一樣。對我這個不是標準鐵道迷的人而言,如果不看車體的編號,還真分不出這些列車到底有什麼不同。不,應該說只能分辨列車的「臉」跟「身軀顏色」或「樣式」不同而已,它們各屬什麼系什麼番之類的,我一概無法過目即知。

小樽駅到了!再看一眼黃昏時刻初上燈火的小樽駅月台。

小樽以玻璃工藝品聞名,所以小樽駅的月台上所架設的燈具全都是像上圖這種19世紀汽燈造型,果然是個浪漫至極的城市啊!

看到綠色的「あたる 小樽」的立牌,不知為何有種落寞的感覺,總覺得它應該像「もり 森」一樣直挺挺站在鐵道月台邊上才對。只是匆匆來去的過客的我,沒有時間尋求解答。或許那是很久以前的站牌吧?!只能這樣想像。

依慣例,仍舊以行走的方式走到預訂好的旅館。走路不但可以運動強身,雖然一整天走個不停,體力也差不多是筋疲力盡,但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隨走、隨看、隨拍。從JR小樽駅一路走來,首先吸引到我的是上圖這間菓子店「松月堂」,不過吸引到我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至於口味如何就別問了,我旅行的重點從來都不太放在「食」這方面。

這家匠菓小樽松月堂是一家已創業95年的的洋菓子老店,建築物的正立面仍有大正時期的影子。光看到店門口寫著「洋菓子処 御菓子司 パヌモア 松月堂」中間還有個紅皇冠圖案的招牌,那字型就是很典型日本早期的字體。這一家店的洋菓子算是小樽伴手禮的人氣商店之一,不過我還是沒買回國當禮物,一來背包客忌背重物行走,二來身邊少有人像螞蟻一樣嗜甜。

這裡是「レンガ横丁」某餐廳,原為第73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向井呉服店支店倉庫」。其建造於明治40年(1907年),是一棟4層磚造建築物,也是小樽市裡少數的紅磚造倉庫。其內部的木構造組合與旧手宮線鐵道設施的3號機關車庫(也是國指定重要文化財)的構造類似。明治37年(1904年)稲穂町大火後,為了防火便在窗戶內側塗上厚土以備防火,目前則是歷史建築及文化再利用後成為一家餐廳。

上圖這條鐵道是「手宮線跡地」,從1880年開始運行直到1985年為止。走在前往旅館的路上就讓我碰上好幾個驚喜,原本想說隔天再來好好走一回昔日聯絡札幌-小樽間的手宮線,卻因為時間上的不允許最後只走上一小段。

夜拍+沒腳架+不停走路而止不住的喘息=一張模糊的照片。不知有沒有機會再與這輛復古公車相會,只好留下它的朦朧美囉!

這是在小樽住一晚所選定的「ホテル ヴィブラント (Hotel Vibrant)」。朋友在訂旅時特定為了我而選擇它,理由是:離小樽運河很近、它是個古蹟歷史建築物。

「ホテル ヴィブラント (Hotel Vibrant)」是小樽在經濟最盛的大正時期所建造,它設立的位置更是曾有北海道華爾街之稱的十字路口上,因為它的前身就是銀行建築-「北海道拓殖銀行小樽支店」。所以,我住在銀行一晚耶!

第31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北海道拓殖銀行小樽支店」是建造於小樽經濟最高峰時期,建造時間約為大正12年(1923年),內部空間挑空2層樓(可參考下圖二),建築物的6根典雅圓柱彷彿迴路般沿著街廓佇立,是北海道內初期鋼筋混凝土構建築的主要遺留下來的構造物。另外,現為「ホテル ヴィブラント (Hotel Vibrant)」的旧北海道拓殖銀行小樽支店,於平成8年(1996年)獲頒為小樽市都市景觀賞。

走進飯店正門入口處便能看見高聳的天花版吊掛著歐式燈具,我會想像燈泡的部分,曾經是點著蠟燭的樣子。

一開始會以為自己是不是走進一家餐廳或者酒吧,當通過這條長廊後才會看到旅館的櫃台。最後根本不知道進旅館的那個門究竟是側門還是正門,因為入口處仍維持著昔日模樣,正翻天了呢!

check in後櫃台人員會告知電梯的所在位置,不過我們兩人還是沒找到,最後只好摸摸鼻子走樓梯上樓去。

上樓後便看到這樣的一條長廊,兩側房間門口的壁燈超美的。

這是雙人房可睡三人,因為我比較小一隻所以睡靠牆的那張小床,大床就讓給朋友這個大男人吧!慰勞一下他很辛苦地跟著我四處跑,說是南北奔波也不為過。

放下行李休息片刻後,趁著店家還沒歇業前速速出門覓食去,抵達小樽後一定要到壽司街吃握壽司,行前我不斷地對朋友耳提面命。離開房間後才發現電梯所在的位置其實不隱密,不知道兩人到底眼睛長到哪裡去。走出電梯後經過下圖這裡

怎麼會有兩座階梯?另一座顯然是被新的牆面給堵死呀!以前這邊是做什麼用的呢?這下引發我的好奇心了,不過好奇一下下就被朋友拉出去,因為覓食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上圖這兩棟「偽古蹟」就位於投宿的旅館斜對面,也算是出拔小路內的店家之一,兩家都是賣吃的。

離小樽運河不遠的旅館,一走出側門走沒幾步路就看到上圖及上上圖這棟建築物。每看到這類日式建築物再加上浪漫黃燈光就會忘了覓食任務的我停不下快門拍不停,朋友也很nice像紳士般陪在身旁不催促,等到我自動告一段落後,他才淡淡的一句:「この建造物は新造だ、旧跡じゃないよ。 (這是新的建築物,並不是古蹟唷!)」

夜晚,我的視力很差,被那「色內出拔小路」給騙到了,不過並不是以為它也是古蹟所以狂拍。朋友不解建築人有時就是會有奇怪的職業病,認為我「誤認」古蹟所以才拍,事實並非如此。

走在運河分道的另一邊,前方就是小樽大正硝子館的び-どろ館,反正已經歇業了,所以拍下它的夜景後,繼續我們的覓食之路。這家小樽大正硝子館在小樽市就有好幾家,其實都在這一帶附近,每家皆有不一樣的特色,びーどろ館就在本館旁邊。

很多寫有關小樽旅文的部落客都說到小樽來一定要吃「政寿司」,不過先決條件是「你的銀彈要夠多」,但是「一生一定要吃一次」。朋友上網查了「政寿司」後說果然又高又貴,兩個小小上班族哪可能花大大錢吃掉一餐啊?!特別是我的行程還有好幾天呢!光這趟北斗星就噴掉我不少鈔票咧!

後來我們選擇這家「旭寿司」,客人也是挺多的,完食結帳走出店家後往回一看店門口

果然我的眼睛一到晚上就爛到爆表,因為此時才猛然想起「北海道特集」裡有一集介紹小樽市壽司街的故事,節目不但介紹「政寿司」,也介紹這家「旭寿司」,而且它的口味一點兒也不會遜於「政寿司」。我對吃的向來都沒研究也不講究,所以完全不清楚他們的價位到底是親民還是小貴,但應該是比「政寿司」便宜許多。

上圖是我點的海鮮丼,¥2100。

這是朋友點的お握り(握壽司),¥2300。

飽餐之後,浪漫散步去,順便讓脹得很的肚子消化消化。

上圖是「小樽浪漫館」。「小樽浪漫館」的前身是第5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百十三銀行小樽支店」,其建於明治41年(1908年),是一棟2層木結構石造建築物,設計者為池田增治郎。百十三銀行小樽支店設立於明治23年(1890年),原本位於這條路的南端一點點,後來為因應擴大的業務量,所以才在這裡建造這一棟辦公建築。建築物各個細節都非常講究,原有的紅磁磚外牆到目前仍繼續維持著。目前則為有名的禮品店,裡面販賣各式各樣的天然石等飾品,是女人的天堂之一。

這裡是「ナトリ(株)小樽支店/大正哨子館」。「大正哨子館」的前身是第7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名取高三郎商店」,建於明治39年(1906年),是一棟2層木結構石造建築物。明治37年(1904年)的稲穂町大火後,由來自山梨縣的銅鐵金物商-名取高三郎所建造的。建地位於角地,因此在建築物的西側及南側部分設置了防火用的「袖壁」,外牆使用札幌軟石,上部壁體則採用鐵柱支撐,是小樽在明治後期的商店代表建築物。

「岩永時計店」是第8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前面有紫色告示牌的那棟),明治29年(1896年)建造的2層木結構石造建築物,是鐘錶批發商第一代老板岩永新太郎所建的店舖,而且是一家有店員組成樂團的時髦商店。平成3年(1991年)曾修建過正面2樓的陽台、半圓拱形門扇及扶手,大致修復成創建時期的樣貌。建築物屋頂置有一對象徵可避開火災的幸運物「鯱」,是商店中很稀有的裝飾,可以充分感受到當時小樽商人們的幹勁及保護產物的心意。

上圖這間原本是小樽的和菓子老店「花月堂」,在2010年間倒產而關閉了18家店,而它的堺町店就變成現在的「オルゴール海鳴楼 (海鳴樓音樂盒)」,是一家對我而言不但高貴也很昂貴的音樂盒專賣店。不管是老和菓子店「花月堂」還是「オルゴール海鳴楼」,其前身都是第9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第百十三国立銀行小樽支店」,建築物建於明治26年(1893年),為1層木結構石造建築。雖然原本是為了「第百十三國立銀行小樽支店」而建造,但為了應付業務量的擴大,於是在明治41年(1908年)時便將支店往這條路的北邊遷移。廡殿式的瓦屋頂附有2根尖錐的裝飾,是和洋折衷式構成的屋頂,充分表達明治時期的面貌。

小樽出世前廣場。主要是小樽昔日生活樣態的縮影,因為時間已經很晚了所以很多店家早已歇業休息,只能稍稍晃一下沒多久便離開。

這間「小樽彩や」的前身是「旧北海雑穀株式会社」,建於明治40年(1907年),2層木結構石造建築物,建築物兩側各設一道防火袖壁(凸出來的部分)。「旧北海雑穀株式会社」也是屬於和洋折衷式的明治時期風格的建築物,目前並未列入歷史建築物。

現為一家咖啡廳及賣一些小物的「さかい家」(上圖),其前身是第33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久保商店」,建於明治40年(1907年),2層木結構造建築物。「旧久保商店」昔日為經營小百貨批發的店舖,現在則成為一家存著一絲絲和風氣息的咖啡廳,是屬於閒置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案例。這棟現為「さかい家」的旧久保商店,於平成4年(1992年)獲頒為小樽市都市景觀賞。

以上三圖都是小樽運河的夜景,來到小樽運河如果不拍夜景的話,可是會很懊惱的。看到這一片泛著美麗夜燈光的小樽運河,不禁想起蕭敬騰「王妃」歌詞中的一小段『夜太美 儘管再危險 總有人黑著眼框熬著夜』,這句歌詞很適合這時候的心境:小樽運河的夜真的很美,對於身為女人的我而言也的確很危險,因為熬夜黑眼框是女人皮膚保養的大敵啊!很晚才吃到晚餐的我們,飯後一路夜遊小樽,回到旅館時早就錯過說美容覺的時機,所以儘管再危險還是想要享受到小樽運河的夜啊!

我喜歡這一片連棟倉庫在小樽運河中的倒影,夜裡的運河平靜如鏡,這些被昏黃燈光照耀著的倉庫群,就像正照著運河鏡子為自己抹上胭脂精心打扮。

屬於小樽觀光協會的小樽觀光運河廣場「小樽総合博物館.運河館」,其前身是第13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小樽倉庫」。

現為「花ごころ」的餐飲店,其前身是第19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安田銀行小樽支店」,是建於昭和5年(1930年),一棟2層鋼筋混凝土造建築。「旧安田銀行小樽支店」在2次大戰後由富士銀行承接續用,但在昭和45年(1970年)起則改變成報社的辦公廳舍。希臘式建築是昭和時期的典型銀行建築,建築物周圍看到的希臘Doric柱式圓柱是其特徵。隨著臨接的中央通り(中央通路)拓寬,於平成13年(2001年)將建築物拖移至斜後方,同時也修復其外觀。

「小樽硝子屋本舗~和蔵~」的前身是「旧梅や商店」,建於明治39年(1906年),2層木結構石造建築物。「旧梅や商店」當年好像是專賣洋服的委託行,現在這家「小樽硝子屋本舗~和蔵~」則是經營日雜或玻璃手工藝品的店。「旧梅や商店」跟之前看到的「旧北海雑穀株式会社」一樣未列入小樽的歷史建築物。

現為「後藤商店」的店舖實際用途不知,次日早上也沒機會經過確認,前身是第68号小樽市指定歴史的建造物「旧塚本商店」,其建於大正9年(1920年),是一棟2層木結構鋼鐵混凝土構造建築物,由來自近江(滋賀)的吳服太物商所建立的店舖。明治37年(1904年),因為小樽市發生一場將整個街屋都燒毀的大火,之後防火構造建築便開始普及。為了防火,旧塚本商店的外牆以混凝土塗布使建築物更加牢固,出入口及窗戶也都防火工法施作成防火門窗,因此平安渡過幾次的災害考驗。在昭和63年(1988年),因掛上暖簾(日式商家特有的布簾)而成為出色的歷史建築再利用案例,所以也獲選為第1屆小樽市都市景觀賞。

上圖這一棟建築物位於「ホテル ヴィブラント」旁,夜遊小樽後要繞回旅館時經過的最後一棟建築物,因為遍尋不著它的資料,只能等有機會再跑一趟才能知道它究竟是何來歷,目前唯一能肯定的是它尚未納入小樽市指定的歷史建築物。

在日本每每看到建築物(或其他構造物)上掛著綠色底「都市景觀賞」或「歷史的建造物」等牌子,又或者像上圖一樣建築物外邊有著特別的說明告示牌,就會覺得不拍下記錄不行,除非自己不小心落掉。這大概是建築人的職業病吧?!我想。因為這並不僅僅是古蹟,而是還有著許多的故事。我,喜歡靜靜聽它們說故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海道 小樽 小樽運河
    全站熱搜

    松尾香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